广州婚纱摄影原标题:摄影家邵家业昨辞世 他曾为拍帆影待山上几天几夜
摄影家邵家业昨辞世 他曾为拍帆影待山上几天几夜
昨天早上5时57分,温州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邵家业先生因病辞世,享年78岁。邵家业曾任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、市摄影家协会主席、省文联委员和市政协委员,我市著名摄影家邵度之子。其作品多次在全国影展、影赛中入选,获奖作品60幅次,发表作品千余幅次。
昨晚7时,记者来到邵家业生前住处时,温州书画院名誉院长、省书协顾问林剑丹先生也在场。林剑丹说,他与邵家业相识于上世纪60年代,当时他们都是20岁出头的小伙子。“邵先生大我两岁,他为人忠厚,在摄影上有着一股执着劲,为拍一张瓯江帆影,他可以在郭公山上待上几天几夜,他对自己的作品要求非常苛刻,拍到的照片有一点瑕疵,他也宁可不要。”
邵家业有一儿一女,儿子邵大浪目前是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院长、教授。他说:“我是上周四赶回温州的,那时我父亲的情况已经非常糟糕,虽然今年国庆期间我刚回温看望过他,但和那时相比,父亲明显消瘦许多。”
摄影家邵家业昨辞世 他曾为拍帆影待山上几天几夜
瓯江帆影 邵家业摄于1990年
邵大浪说,在他眼里邵家业不仅是他的父亲,更是他摄影的启蒙老师和人生导师,“他从小教育我要认认真真做事、清清白白做人,这也是我如今时刻铭记在心的做人准则。”
邵家业的女儿邵悠笛目前在美国从事计算机数据管理方面的工作,她对记者说:“父亲走的时候非常平静。我和大哥刚回家那会儿他已不能说话,但从他眼角的泪滴中我们知道,他知道我们在他身边。”
邵家业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蜚声摄影界,作品《秋》、《瓯江船队》和《碧水白帆》等多次在全国第五、八、十二、十四和十六届影展入选和获奖。自1985年开始,他的作品频频亮相国际影展,入选美国、加拿大、英国、澳大利亚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韩国等国家和香港、澳门、台湾地区的国际影展数百幅,获得美国摄影学会金牌(PSA G.M.)、港澳摄影协会金牌(FHKMPA G.M)和国际摄影联盟荣誉奖(FIAP H.M.)等奖项50余幅次。1989年和1993年两次获得“中国摄影金像奖”提名奖。1993年《邵家业摄影作品集》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,同年“邵家业黑白摄影艺术作品展”在中国美术学院展出。1995年“邵家业黑白摄影艺术作品展”应邀在意大利特兰托博物馆展出,并出版意大利语版《邵家业黑白摄影艺术作品集》。
著名摄影评论家陈昌谦曾在《当代中国摄影艺术史(1949-1989)》上这么评价邵家业:“他的作品既继承了画意风光摄影的民族传统,又富有时代气息,并寄寓了作者对家乡和祖国山水的一片深情。”
摄影家邵家业昨辞世 他曾为拍帆影待山上几天几夜
瓯江上的老渔翁 邵家业摄于1957年
链接
18岁时,父亲给他 买了“禄莱”相机
邵家业在父亲邵度的艺术熏陶下,自幼迷恋摄影。四五岁时,他已跟随父亲到处跑着照相了,九山河是他最常去的地方。1954年因家庭经济困难,初中肄业后进春野照相馆工作,曾先后供职于美术、南洋、露天等照相馆和温州照相技术培训班。
18岁那年,邵家业随父亲一起去青田石门洞摄影采风,那是他第一次真正开始创作,当时父亲还给他买了德国产的“禄莱”相机。这台相机一直伴随着邵家业。
在摄影创作上,邵家业有自己的观点。他认为风光摄影不一定非拍名山大川不可,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美点,一样可以出好作品。因此他的作品,绝大多数拍自温州。但他在所取的景观或表现形式上,很少雷同。如他在瓯江上拍摄的10多幅作品,各有千秋。也有人戏称他是瓯江楠溪江雁荡山的“恋人”,因为长年累月,他无数次地到这些地方寻美,摄美,几乎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。
除了摄影,邵家业还喜欢诗词。他说:“我喜欢中国古典诗词,它对我的摄影事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,它启迪我如何运用形象思维和摄影手段来表达作品意境。”因此,他的很多摄影作品,充满着诗情画意,洋溢着老温州风情,也记录着那个年代的瞬间,成为如今弥足珍贵的藏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