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落是一天之中最美丽的时刻,也是最出好片的拍摄题材。但同时这也是个难度较高的拍摄题材,在实际拍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各种问题。
小编今天就来为您介绍几个小技巧,帮助您克服日落拍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小问题,拍出更好的照片。
拍日落时,最大的问题是曝光失误。有的照片太阳部分过曝,变成一片刺眼光团,而有的照片则曝光不足,一片漆黑。
毫不客气地说,这样的照片连合格都算不上。在日落的大光比环境下,如何正确曝光,成了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。
将相机调到点测光模式,对准画面中间调进行测光。所谓中间调,就是亮部偏暗处或是暗部偏亮处。
没有直接被太阳照亮的天空部分,是比较理想的测光点,能最大限度同时兼顾亮部与暗部的细节。
经过了上述测光方法,画面还是过曝或过黑?那可能是因为光比过大,你可以通过几种手段降低光比。
装载中灰渐变镜,或通过摇黑卡的手段,可以有效压暗亮部,降低光比。
如果缺乏相关器械,你可以等待一段时间,等太阳部分沉下地平线,光照强度降低后再拍。
不要以为太阳落下了就没有美景,实际上太阳正在穿越地平线,乃至刚完全落下的一段时间,天空的颜色是最为鲜艳的。
需要注意的是,在这个时刻拍照,环境光亮度会变得很低,你需要借助三脚架,延长曝光时间来保证进光量。
光比太大,缺乏降低光比的设备和技巧?那不妨换个思路,利用大光比,拍摄剪影吧。
对准天空的最亮处,太阳本身进行点测光,你就会得到完全漆黑的剪影效果。
拍摄剪影时,需要注意画面整体视觉效果。
画面中的剪影景物不宜太多太杂,堆叠成一团。漆黑一片的部分太多,怎么都说不上好看。
可以通过取景框对画面进行恰当剪裁,尽量减少地面景物黑色部分所占的画面比例,画面效果会好很多。
并不是说画面中就不能出现大片剪影,而是要尽量避免出现漆黑一团的无趣部分。
事实上,如果景物本身具有简明的轮廓和线条美,让它占据大一些的画面比例也无妨。
有意思的是,树木的枝叶作为剪影,在占据大画面比例时表现效果更好。
小画面比例下,树的枝叶挤作一团,呈现出一片黑乎乎的样子;
而在大画面比例下,树木枝叶伸展程度高,枝条、叶片轮廓清晰,看起来要好得多。
所以说,以树枝为前景拍摄剪影时,放心地把它放大,效果反而会好。
拍摄日落时,你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镜头,让太阳在画面中表现出不同的形态。
选择广角镜,可以拍摄宏大的全景。太阳直接照亮的区域,往往只占画面的一小部分。
由于太阳比例较小,控制曝光时可以更顾及地面景物,宁愿让太阳本体略微过曝,也不要让地面景物太黑。
选择标准镜头拍摄日落,太阳在画面中占据一定的比重,需要妥善安排太阳的构图位置,兼顾太阳和地面进行曝光。
标准镜拍摄的日落,太阳能照亮大半个画面,场景更为细腻而有情调。
在长焦镜头下,太阳会表现得十分大,当仁不让地成为画面的绝对主角。
整个画面都位于太阳的强照射区,光比极大,适合拍摄剪影作品。
需要注意的是,用长焦镜头拍摄时,不要将镜头长时间对准太阳,以免进光量过大,烧毁相机感光元件。
大部分日落的照片都是横幅,试图表现出日落场景的宏大感。但如果横向视野中缺乏有趣的景物,为何不试试竖幅呢?
竖幅虽然缺乏横向的开阔感,但能给画面带来一种高度感,还能非常自然地弱化地面景物在画面中的存在感。
当太阳接近地平线时,竖幅更是具有其独特的优势。
将太阳置于画面下方,画面能够体现出从低空到高空橙红色、黄色再到蓝色的变化,具有日落的真实变化感。